动力设备网 加入收藏  -  设为首页
您的位置:动力设备网 > 科技 > 正文
《孙子兵法》第一计是什么?
《孙子兵法》第一计是什么?
提示:

《孙子兵法》第一计是什么?

第一计是瞒天过海。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。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,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。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,御驾亲征,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。一日,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,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,海茫无穷,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,四下面面相觑。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,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。 帝大喜,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。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,十分严密。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。室内更是绣幔彩锦,茵褥铺地。百官进酒, 宴饮甚乐。 不久,风声四起,波响如雷,杯盏倾侧,人身摇动,良久不止。太宗警惊,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,不看则已,一 看愕然。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,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,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!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,这"瞒天过海"计策就是他策划的。 "瞒天过海"用在兵法上,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, 用来作战役伪装,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。 孙子兵法的精髓: 1、以强胜弱,而不是以弱胜强 《孙子兵法》主张要会“算计”,要从“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”中来把握整体的大局,通过王道、天时、地理、将领、制度来整体统计国家实力。国力强盛,才能胜算高,既然打仗就一定要赢,这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,必然打有准备的仗。 2、即是能打赢,也要算代价 任何战争,都是要付出代价的。如果是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,就代价太大了。所以孙子提出“上兵伐谋”,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是最大的保全自己,并取得最大的利益。 3、先自胜,后战胜,赢了再打 《孙子兵法》提出善战者,必然以强胜弱,只有先自强,在国力、政治、将领、制度、兵卒都取得优势下,再打败敌人,这样的胜算就非常高了。要先自强,才求战胜,而不是在战斗中靠机会求胜。 4、学会忍耐,等到时机出现 《孙子兵法》提出打仗的基础就是要做到以强攻弱。但国力、兵力相当或弱小的情况下,该如何面对强敌呢。《孙子兵法》告诉我们要耐心等待,不要犯错误。只要对方开始焦躁,总会露出破绽,则可一击获胜。

孙子兵法的最后一计是?
提示:

孙子兵法的最后一计是?

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。所以,能打,装做不能打;要打,装做不要打。要向近处,装做要向远处;要向远处,装做要向近处。给敌人以小利,去引诱它;迫使敌人混乱,然后攻取它。 出自《孙子兵法·计篇》 孙武(约公元前545年—约公元前470年),字长卿,春秋末期齐国乐安(今山东省北部)人。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尊称兵圣或孙子(孙武子),被誉为“百世兵家之师”、“东方兵学的鼻祖”。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,由齐至吴,经吴国重臣伍员(伍子胥)举荐,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,受到重用为将。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,占领楚国都城郢城,几近覆亡楚国。 其著有巨作《孙子兵法》十三篇,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,置于《武经七书》之首。他撰著的《孙子兵法》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、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,并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。被译为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日文,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。